青年就业创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团建创新促先行
文件库 更多>>
·关于在全县招募青年志... [03-20]
·共青团福建省委关于命... [03-25]
·共青团龙岩市委龙岩市... [03-25]
·动员全县青少年参与城... [03-10]
·动员全县青少年参与城... [03-10]
·关于开展 2013 年青少... [11-18]
·关于集中组织收看《我... [11-18]
信息报送
上杭团讯
青年志愿者网上申请报名
首页 > 新思潮
身残志坚创业忙,青春无悔献三农---王福如
发表日期:2013-08-08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王福如,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创业期间仍不忘学习,继续攻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现为上杭县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董事长、上杭县新元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杭县杭橙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杭县兰亭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是一个满脸疤痕,五官畸形的残疾大学生;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用勇敢与拼搏谱写创业之歌的勇士!

  他,用己所学,扬己所长,带领全村发展农村经济共奔致富路。

  从苦难到希望,他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生死竞速;从挫折到顽强,他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从创业到机遇,他燃烧起了青春的创业使命;从海西到三农,他带领农民走科技农业的道路。

  所获荣誉

  王福如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媒体对他的创业事迹进行了大量的广泛的报道。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和福建电视台到他的基地进行采访,专题报道了残疾大学生王福如的创业故事。《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就多次报道他的自强创业故事。主要荣誉有:

  • 福建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012
  •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1
  • 福建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0
  • 福建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010
  •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09 

  童年:苦难与希望

  1990年,年仅两岁的王福如不幸烫伤,烫伤面积占头面部的80%,家庭的贫穷使他瘫痪在家与天搏命。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虽然,他头盖骨凹陷,耳朵没了,左眼失明,头面部疤痕密布,但是这幼小的生命总算以非凡的毅力迈过了生死大关,生命的气息在不断的延续和强大,让所有人都看到了生的希望。

  求学:挫折与顽强

  求学路上,他风雨兼程,从不言弃。入学之初的懵懂无知、“疤面鬼”绰号的挖苦取笑、学校食堂的老板怕影响生意而将他拒之门外、由于用眼过度险些导致唯一的右眼失明、高考意外落榜……世俗的眼光、身体病痛的折磨、前途的波折,这所有的打击、磨难,最终成了王福如身上“坚强”二字的注脚。

  大学:创业与机遇

  对于王福如而言,大学无疑是个可以尽情实现梦想的所在。进入大学伊始,他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学习各种农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拜访专家学者,请教学长学姐,早早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组建创业团队,正式为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

  2008年,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他丰富了自己的“三色旅游”内涵,在学校有关专家、当地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顺利地编制完成当地的旅游规划文本。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的帮助下在上杭才溪镇岭和村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志向:海西与新农

  生长在闽西红土地上,浸染于福建农林大学服务三农的深厚底蕴,王福如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要尽自己所能,为农村、为农民做更多的事。在大学期间,他每年组织“海西新农人服务团”,带队下乡搞调查、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找企业赞助免费为农民发放农药等生产资料,其支农、惠农服务在团中央网站、中央广播电台、中国青年网、福建日报等国家级、省、市媒体上报道50多次。2011年他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正式申请了农民合作社,还参与组建了上杭县园艺协会和才溪的脐橙协会。目前与他进行企业合作的农户有50多户,通过公司的整合营销,才溪的脐橙产值达到500多万元,使得当地农民不仅不愁卖不去,还比以往保险,收入更是翻了一番,带动了周边农民的致富。

  行动:助残与惠农

  2012年,王福如本科毕业,他深深的知道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难和创业难的两难境地,他身边的残疾同学一直抱怨工作难找,他就萌发了组织这些残疾大学生共同创业,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残疾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的问题。于是,他决定联合8名大学生(其中5名残疾大学生)共同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并积极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模式。创业园在成立之初,大家一致选择农业项目,但是又要考虑到方便残疾人开展的项目,一时间,要发展怎么样的项目一直没有办法确定下来,作为负责人,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自己去做,而且,他也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很多用不上,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去补充去丰富自己。不懂农业就努力学习和请教专家,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懂技术,就去同行那里实习参观。同时多次深入发达城市进行市场考察,多次参加沿海地区大型展会。通过繁杂的前期调研工作最终被定位在休闲农业旅游。

  明确了项目和发展思路后,王福如就带领着他的创业团队为之而努力,但是,发展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和技术保障。他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都没有钱,一起加起来仅仅凑到10万元,为了把项目做好,他开始游说各个企业家和老板,找投资,找赞助,为了压缩成本,经常去废品收购站去寻找合适材料,自己动手焊接,自己动手铺水泥地板,自己动手做水电安装,能省一点是一点。同时,他一直和福建农林大学保持紧密的联系,王福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加强农大优质技术资源和项目的引进,充实创业园的项目,丰富创业园的内涵。项目引进来以后,为了让项目能够成长起来,他每天6点钟起床,工人还没来,他自己先下田,白天他在基地忙实践操作,有时候还要跑出去找政府部门寻求帮助,落实支持项目,晚上利用网络了解产品市场,制定生产计划和发展规划,还要给团队开会,动员大家利用自己所学竭力为创业园的发展而努力,除此之外,他还要看各专业的书籍,以此指导团队和工人开展工作,每天都要忙到两三点才有入睡。创业的困难让他更明白了赚钱的意义,也知道要带领农民、带领残疾大学生创业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也因此而更加坚定了他要把中国第一个残疾大学生创业园做好的决心。

  靠着“听党的话,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创第一 ”的才溪精神,在王福如和他的残疾大学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个月的努力奋战,目前,创业园共吸收了残疾人26人,其中35周岁以下残疾人24人,加入合作社的残疾人63人,农户32户,辐射带动残疾人及家庭200多人(户),免费举办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班、蝴蝶工艺品培训班8次,培训学员500多人/次,举办农村青年培训班两次,培训农村青年100多人/次,为当地残疾人、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贡献力量。

  未来:理想与价值

  在许多同学都到发达城市去闯荡时,王福如却带领创业团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别人不解,问他为什么读完大学还要返乡创业时,他说:“作为残疾人,在外面打工也是艰苦奋斗,返乡创业也是艰苦奋斗,但返乡艰苦奋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做对家乡人民有意义的事,两相比较下,当然选择返乡创业了,选择生我养我的地方,也为家乡建设添一把力。”王福如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体现在他为人民做什么,而不是他取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身体力行,他一直都提倡,创业园是大家的,是社会的,社会对残疾大学生的关心与支持,当我们有所成就的时候也应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王福如觉得他肩负着家乡建设的重任,所以一定要尽力把残疾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好,向国人展示残疾大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为了家乡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分力量。尽管以后也许会碰上更多更大的困难,但是王福如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坚持到底,不断求实探索,开拓创新,一心带领家乡的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面对成长道路的酸甜苦辣,王福如既不气馁也不自满,既不悲观也不好高骛远,依然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他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总有一天,在人生舞台上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唱首响亮的创王福如-一个残疾大学生的新农人梦想。

  

  
友情链接: